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【遇见•灵寿】驼沟古村落遗址带-全球聚焦

2023-05-07 21:06:05 来源:灵寿发布

文/图:马东明

驼沟古村落遗址带


【资料图】

驼沟,位于灵寿县南营乡大地村境内,是灵寿通往驼梁的深山峡谷通道,蜿蜒30余华里,海拔自800米到2000多米不等,是灵寿县海拔最高、落差最大、路程最长的深山大峡谷。峡谷内,林荫蔽日、山河相间、生态绝佳,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,还是优质中药材的一座宝库。驼沟河,穿越整个峡谷,时缓时急,在驼沟口注入慈河。驼沟内至今还零星散布着七个自然村落,也是灵寿县深山区最大的古村落遗址带。

驼沟庄,得名于驼梁,位于驼沟口,是驼沟峡谷内第一个自然村落,驼沟河在此注入慈河。驼沟庄处于大地行政村的地理中心位置,分布于通往五岳寨景区的主路两侧,是大地村两委所在地,也是驼沟大峡谷中,唯一有原住民居住的自然村落,居民二十余户,六十来口人,多为张姓。受益于五岳寨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,驼沟庄村民发展起了农家乐,使原本没落的小山村,蒸蒸日上,日益繁荣。

沿驼沟河逆流而上,行约五华里,遇峡谷窄口,驼沟河自高处倾斜而下,形成瀑布,瀑下为潭,潭清水碧,鱼虾闲游,景色优美,为峡谷之中一大胜景。不知现在是否还能见到?爬上窄口,是驼沟峡谷内第二个自然村落,名曰庄窝。深山峡谷之中,长途跋涉之后,遇见庄窝,顿有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之感。如在村庄周边,广植桃树,春季桃花绽放,称该地桃花源,甚不为过。

庄窝,是一片开阔的峡谷盆地,四周高山壁立,密林遍野,整体地形酷似鸟窝,故得名庄窝。庄窝村,坐落于庄窝盆地东北侧,十年之前,这里土地平旷、屋舍俨然、坯墙民居、错落有致、依山而居、恍如隔世;村内小径,蛇形蜿蜒,连山达河,还能想象出,人员鼎盛时,鸡犬相闻、交通阡陌、往来耕作的田园生活之乐。

驼沟河,沿庄窝村西缘缓缓流过,河水清澈、四季常流,河沙细细、两岸皆是,细鱼小虾、往来游乐,在村外冲出了庄窝最平整的一块耕地,养活了历代的庄窝村民。耕地外,石坝拥护,或高或矮,或隐或现;绿植成排,或柳或杨,或椿或槐。庄窝原住民,田姓,六户,二十余口人。由于交通闭塞,生活艰苦,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,人们陆续搬迁或入赘外地。2012年前后,由于旅游资源开发,剩余村民整体搬迁至大地村魏家湾对过的山坳之阳,并在此建立了新庄,告别了隔世烟火。庄窝最后的原居民,是一位五保户,双目失明,独立生活,于此终老。如今,多年未再踏入庄窝,想必旧址已经新颜,不知是否还能找到原来的村迹?

过庄窝后,继续沿驼河逆流而上,深入峡谷,约三四华里处,有一相对开阔地带,分布着驼沟峡谷内第三个小村落:宽潭。宽潭,因居于驼沟河一较宽的水潭之侧而得名;原住户三户,七、八口人,张姓,于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,搬迁至驼沟庄。如今,人去村没,尚留有石碾、房基、古树、梯田等古村落遗址,将曾经村落居民的小故事,向来人无声传说。

经宽潭而上,行约七八里,遇一峡谷分叉处,左行至驼沟峡谷内第四个小村落:日卜。日卜,原住户三户,六、七口人,张姓,因地形向阳、日照充足和结合口语发音而得名。沿日卜支沟域而上,可达驼梁。1943年10月4日至15日,晋察冀日报社在邓拓、张志祥、娄凝先等领导同志带领下,经北营战斗后,分两路转移至此,其中一路走的就是驼沟大峡谷。日报社的同志们到达日卜后,在此出版了12期报纸,克服一切困难,持续报道着,晋察冀军民在反“扫荡”中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,鼓舞着抗日军民的高昂斗志。期间,社长邓拓写有《忆日卜》诗,并刻于天然巨石之上,诗曰:“记得昨宵篝火红,战歌诗思倍匆匆。枕戈斜依刍茅帐,假寐醒时月正中。”这是日卜的红色基因,更是深山的光辉历史。

过日卜后,继续深入山谷,约行七八里,在山谷深处右侧山坳中,安居着驼沟峡谷内第五个自然村落,也是驼沟峡谷内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遗址:芦芽沟。该村落原住户五户,二十多口人,王姓。因该地泉水充足,滋生芦苇,春生芦芽而得村名。村口,长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杨树林,掩隐着羞涩避世的古村落。至今,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土坯灰墙石头垒筑的老民居,未坍塌民居内墙上,仍然张贴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儿童年画。民居中曾经还设有学校,撒播着希望的种子。村后,两棵古松,苍翠挺拔,屹立崖下,俯瞰村庄。村左,长有另一片杨树林,林前山泉外涌,成一小水汪,是芦芽沟原住民的生活取水之地。村右,一片开阔山谷,是耕作之所。村边,石碾、石磨、土窖、猪圈、梯田、墓地清晰可辨,全方位展示着太行山深山区古村落的农耕痕迹。芦芽沟,最后的居民为一光荣户,家四人,户主王林保,是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军人,2011年前后,搬迁到了古石庄,当时作者时常来此对老军人进行看望,坐在磨盘上,聆听远去而又近在身侧的炮火硝烟;如今,王林保老军人已经作古,一段传奇、一段记忆,徐徐落下了帷幕。

出芦芽沟村口,沿山谷右侧上行,过一片梯田地,顺驼沟河逆流而上,行约三四里处,是驼沟峡谷内第六个小村落:前阳。前阳,原住户三户,六、七口人,孙姓,因位于山前之阳,而得名。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,搬迁至团泊口银洞一带,从此该地不再有人长期居住。如今,荒芜的道路、残缺的石碾、层层的梯田、葱郁的杨林、荒废的水汪、坍塌的猪圈、掩隐于村口密林中的老爷庙,还能窥见当初的村落烟火。

前阳上行,约三、四里,分布着驼沟峡谷内第七个小村落:夫家洼。夫家洼,原住户二户,四、五口人,王姓,自芦芽沟搬迁至此,建立了村落。村名音译,或与婚嫁搬迁有关。如今,从残缺不全的石碾、石磨、灶台和淹没于荒野的梯田中,还能找到夫家洼原住民淳朴的影子。村落后,为茂密的落叶松林,林下多滋生野菜。穿过落叶松林,继续上行,可到老林尖。翻过老林尖,到达阜平地界。继续上行,可至驼梁。

以上就是灵寿县深山区规模最大的古村落遗址带,除驼沟庄和庄窝两村落外,其余村落均保留着遗址原貌。让这些古村落遗址保持原样,静静地在荒野之中迎接日升日落,也许就是对最初的村落居民最好的尊重,也是对古村落遗址和深山区农耕文化最好的保护,更是对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最好的教育和交代。至少能够让来人知道,我们来自何方,将要走向何处。因为珍惜过去,就是珍惜我们的现在和未来。

来       源:网信灵寿

编       辑:江娟

责任编辑:姚丽霞

编       审:兰文英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华夏技术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