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蜜蜂采蜜要“打卡”?福建这个数字化养蜂点“火”了!|讯息

2023-05-17 15:49:36 来源:智慧海都

养蜂被称为“甜蜜的事业”。无论春夏秋冬,他们总是几人一车带着蜂箱,奔波在追逐花期的路上。福州养蜂人申磊自大学毕业后,一直以养蜂为业,在闽侯等地有养蜂基地。在收获蜂蜜的同时,又在一定程度上为碳中和做出贡献。在申磊的参与下,碳汇养蜂从当初的提出概念逐渐变为现实,不仅实现了“数字化”养蜂,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,还使得养蜂赚碳汇成为可能,增加了蜂农的收益。


(资料图片)

蜜蜂在山上采蜜

坚持养蜂20年

一个专业只剩他一人

在我国,养蜂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,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东汉时期。养蜂人为了获得更好、更多的蜂蜜,追逐花期尤为重要。此外,对于养蜂人而言,带着蜂箱“转地”是家常便饭,所选择的“蜂巢驻点”也常为人烟稀少的高海拔山区。正是由于养蜂条件苛刻,因此,养蜂人的数量一直在逐年减少。

刚摘取下来的蜂蜜

申磊告诉记者:“养蜂的辛劳,只有养蜂人知道。我从2003年进入福建农林大学学习养蜂专业,到今年,已和蜜蜂打了20年交道。在我们一个专业的学生里,坚持养蜂到现在的只有我一个人了。”

蜜蜂在出口扇翅膀

要大丰收了

在申磊的闽侯竹岐养蜂基地里,记者看到了上百个蜂箱,员工正在收获蜂蜜。“你看这个蜂箱,很多蜜蜂都在出口附近扇翅膀,我判断里面应该装满了蜂蜜。”蜂场员工边说边打开了蜂箱,“果然,这次我们要大丰收了!”

黑色的是蜂王

申磊告诉记者:“传统养蜂,收获蜂蜜时并不麻烦,最麻烦的是要经常检查蜂箱,所以我很早前就设想,能不能实现对蜂箱变化情况进行监控,变成数据再反馈给我。”

当记者靠近蜂箱,想要仔细观察以及拍摄蜂巢时,耳朵突然被蜜蜂“扎”了一下。见此情景,申磊告诉记者:“被蜜蜂‘扎’后,可以用肥皂水清洗,千万不能涂抹蜂蜜,否则可能会被更多蜜蜂攻击。就算是我们养蜂人,被蜜蜂‘扎’都是常事,摘取它们的辛勤劳作成果时,蜜蜂都会‘六亲不认’。”

工人现场吃蜂蜜

红外线自动监测

蜜蜂出门采蜜次数

为了提高养蜂收益,申磊和福州大学陈文锋教授一起提出了碳汇养蜂设想。实现碳汇养蜂,靠的是专门的碳汇模块,它可检测到蜂箱内的重量、湿度、温度等九个数据,实现养蜂的“数字化”。不仅如此,碳汇模块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,获取蜜蜂的出勤数量、蜜源植物种类、蜜源植物受精率、坐果率、访花数量、非重复访花率等数据,并根据这些数据检测蜜蜂对碳汇所做出的贡献。

红外线监测蜜蜂“打卡”

在这些特制的碳汇模块上记者看到,蜂箱共有10个蜜蜂进出口,在进出口处设有红外线计数器。申磊表示,当蜜蜂出入蜂箱时,蜜蜂就会自动“打卡”,在它们最忙碌的时候,一个蜂箱一天的蜜蜂出勤数量可达到18万次。

蜂场的四周满是鲜花

一箱健康的蜜蜂

一年多赚千元碳汇收益

申磊介绍道,植物间的传粉、授粉离不开蜜蜂,花朵授粉后会结出果实,结出的果实产生的光合作用也会消耗二氧化碳。据了解,一箱健康的蜜蜂,一年的碳汇量有20余吨,这相当于30亩竹林产生的碳汇。20吨碳汇的观察价值,在碳汇交易平台是1000元左右。因此,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碳汇养蜂,不仅能够保护自然,蜂农还能将碳汇进行交易,增加养蜂收益。

工人在检查蜜蜂的身体

据了解,目前碳汇蜂箱已进入数据测试以及成本控制阶段。申磊向记者介绍说:“后续我们将会压缩碳汇模块成本,扩大碳汇蜂箱普及度,让养蜂赚碳汇越来越普遍。”

编辑:陈悦瑶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华夏技术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